最近我家旁邊的小鬼拉小提琴越拉越猛,
「猛」,不是好聽的意思,是虐待我耳朵的時間越拉越長…
這絕不是我個人對小提琴的偏見,
雖然我不曾練過提琴,但據我長期觀察,
他確實沒啥天分,就算有,應該也不是很有興趣,
那小鬼打棒球、騎腳踏車的笑聲燦爛程度,比拉琴多10倍以上。
長期擔任音樂教職,看過太多家長、學生…來來去去…
感觸良多...實在很想一棍把這些腦殘恐龍家長的腦袋打醒!!
我在音樂教室工作10年以上了,
想講一些良心話,送給那些汲汲營營把小孩逼去練鋼琴的父母…
關於台灣大量學樂器的歷史,要從經濟起飛的70年代說起,
那時前景繁榮,每個家庭開始負擔的起樂器這大型玩具(尤其鋼琴),
可沒有家長真正了解音樂文化、學音樂的意義、內涵…及辛苦,
只是因為家裡有一台鋼琴看起來比較像西方「白領階級」,
(那時候一台鋼琴可以買半間房子,絕不誇張!!)
看起來比較像受過教育有品味的小孩、
看起來比較像有氣質小公主(當時多半為女生),
彷彿家裡只要有黑到發亮的鋼琴、木紋質地的提琴、閃閃動人的長笛,
整個空間就如貝多芬「加持」般,高級起來,
好像你們家的蟑螂老鼠都懂「理查克萊德門」的曼妙〜
什麼叫思想文化沒跟上經濟?悲劇就從這裡開始…
家長、學校、大環境思想變態扭曲,
要小孩學樂器根本不是為了「音樂」,「陶冶性情」,
上了國中考試多到連「碰」鋼琴的時間都沒有,
高中後強迫考取台大、當醫生、律師、公務員…
正規教育的音樂美術課都拿來考試、補課,
(私校更慘,直接掛羊頭賣狗肉上數學課,社團活動教室拿來拍照的),
小孩就算有休閒時間也不願摸樂器,
寧願看電視、看電影、逛街(當時還沒有網路),
有自由意志後,便覺得周杰倫(流行音樂)比蕭邦還屌…
請問有多少家是真的明白學音樂的真諦才讓小孩去碰樂器?
還是因為小孩彈鋼琴的Pose會滿足家長腦袋裡中產階級的畫面?
我還聽過一些神扯理由,什麼學樂器培養氣質,
以後才嫁得好?這到底是什麼變態思想(根本自我物化女性),
我可以坦白告訴這些家長,要嫁的你們所謂的”好”,
隆乳、瘦身、美白、耍騷、攀權附貴…有效率太多。
有家長死不承認,說要小孩樂器本來就是休閒、陶冶性情,
不是要他們當專業,我非常同意~但自己打臉打很大!!
90%以上的人學樂器本來就不可能當職業(也沒能力)。
就說陶冶性情好了…,講句不客氣的話,
你轉開電視、廣播、打開youtube、FB…任何形式的資訊媒體,
誰不是在撥AKB48、周杰倫、五月天、韓國女團…的音樂?
請問你每個月幾千幾萬的砸…
讓他去練專業的鑑定考試、蕭邦、李斯特?是在搞笑嗎?
你認為等他長大了,他身邊會有人問他
[你覺得布拉姆斯跟舒曼誰比較有才華]嗎?
還是[周杰倫跟王力宏誰的歌比較好聽?]
「陶冶」二字要「貼近生活」開始才有效啊…(菸)
還聽過辯解什麼…
“就是因為小孩沒有明顯的興趣特徵,
所以送去學樂器,才能激發不同的興趣面向。”
好笑〜你叫一個毛都沒長齊的小鬼,
硬是坐在鋼琴前彈1小時的拜爾(機械練習),說叫培養興趣?
別說「激發」音樂興趣了,
這種強押式的學習最後的結果通常是「恨透了樂器」。
你送他幾張廢紙塗鴉,”他絕對興趣濃厚”,還不用錢。
各位家長阿,別再欺騙自己了,清醒吧〜,
把掌控權還給孩子,別沉溺於自我滿足與控制欲望。
簡單歸納一下重點:
一,如果你讓小孩學琴只是為了滿足自己,不問興趣、不問才能、
更不思考學音樂的意義價值,你心裡很清楚,
小孩長大後依然會逼他「讀書」,考好學校,
找份穩定、有賺頭的工作,
那你還是把錢存下來繳給國英數全能補習班,
你逼小孩學貝多芬,以後你不給他零用錢,還會被砍XD(新聞很多),
二,陶冶性情要從生活周遭開始,至少要看得出他有興趣!
在音樂教室最常聽到的案例就是,
「我小孩學古典樂都坐不住,可是彈流行音樂卻很有感覺...」
當他玩出興趣了,就會慢慢建構自己的音樂世界,
這種小孩你不必逼他坐在鋼琴前狂練拜爾,他會自己上網找歌找譜,
為了表演吸引喜歡的人狂練琴到鄰居來幹譙…
到時候你就別哭著求你小孩說:
「拜託你別再練樂器了,快去讀國英數考個醫生讓我的投資有回收」。
三,如果是藉由學樂器開發興趣,最好不要從硬派的古典樂開始,
興趣的開發跟「玩」有很大關係,小孩的興趣都是從玩開始,
去上所謂的「音樂律動班」(奧福、YAMAHA、朱宗慶...系統)
絕對比枯坐一間小小教室狂練徹爾尼(機械練習)有意義,
等他真的興趣出來了,再培育古典教育系統絕對不遲。
我不否認最頂尖的樂手確實越小開始培育越好,
但我想講的是,[快樂無價],
除非你很堅定,小孩也願意,
唯有家長、老師、自己,三者同步率一致
才不會釀成更多恨音樂、毀掉人生的悲劇…
不要讓音樂成為你小孩的惡夢...
PS:
1.請參考陳美的故事。(代表泰國參加索契冬季奧林匹克運動會的小提琴家陳美以1分44秒86完成女子大麴道賽,名列倒數第一,不過她在滑完這段泥濘滑雪道後,仍然洋溢著興奮與喜悅,這也跟生母強迫她練習小提琴大有關係)。
2.好好認識音樂、認識音樂教育的意義,可以看看這場幽默風趣的演講。
3.頂尖Bass手演講,學習音樂的過程。
[本日Metal語錄]
每個女人都想成為林志玲,但林志玲依然只有一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