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469074_748907198539281_7790746811860922636_n.jpg 

學樂器的人基本上都很愛練歌,但沒多少人喜歡研讀樂理,

其實樂理真的沒那麼難,沒那麼無聊…

會抗拒樂理,大致原因有

一.真的把樂理當作”音樂理論”,完全不去思考如何與實務結合

二.沒有建立基本系統骨架,雜亂無章研究當然枯燥

三.奇怪的觀念,會彈就好,學樂理幹嘛…

 

 

在討論之前先來談談「理論」與「實務」的”愛恨情仇”XD,

在音樂領域裡,絕對是先有實務才有理論

12平均律、拍值、譜記…等絕對是後來為了系統化而產生的,

所以學習音樂理論之前最重要的觀念就是:

[沒有什麼是絕對的定律]

 

10806384_748905428539458_4332243925031225791_n.jpg 

 

既然沒有什麼是絕對的,那學幹啥??

理論是一種將實務條列化、規則化、系統化的概念,

好處是學習快速方便、有效率,

壞處是過於教條易忽略各種情境變化,

例如「爵士風格套鼓」的打法,

很多教科書明確指出Swing的節奏,

但不打Swing就不是爵士樂嗎?

其他樂器難道不能有爵士要素嗎?

不能融合不同打法另創一種爵士曲味道嗎?

在音樂上從來就沒什麼絕對。

在各行各業,將實務「單純化」只是為了方便傳授知識,

快速學習,建立SOP,然後研究,發展出更多實務可能性。

所以才有人說,研究理論的目的是為了突破理論

 

我喜歡將理論解釋為「規則」,更貼切「實務精神」,

當我們在做一件事情的時候如果能了解遊戲規則,

那認識它、學習它、研究它會更有效率。

比如說我們都知道減肥要運動,但是運動有好多種?該怎麼運動?

毛起來蠻幹是否事倍功半?...都是問題?

跑步是有氧運動,要執行30分鐘以上才開始消耗熱量,

但同時也會減去肌肉,瘦起來沒線條不好看,

又因為肌肉能同時燃燒脂肪,所以跑步最好搭配重量訓練…

這些”遊戲規則”是在開始減肥前就能學習的,

很多錯誤觀念就可避免。

 

那什麼是音樂的基本規則?

其實純化到最後就是兩件事,

一.音要準(彈什麼音)

二.拍子要對(拍值要在正確的時間點出現)

白話說,就是「不走音、不跑拍」。

整個音樂理論系統雖然龐大,發展複雜,

但回到原點就是「音」跟「節奏」。

(音程和弦也是依據音的概念發展)

 

10959546_748903658539635_9203138995387121882_n.jpg 

 

 

回到前述的三點來討論,

一.  如果妳始終把理論當"理論"學,當然學起來沒意義。

不管你正在學什麼樂理,請把兩句黃金前提複誦一次,

1.為什麼?

2.怎麼用?

比如順階和弦為什麼是那七個和弦?

因為它是依據調性音階編排,為了吻合該調風格,

使用這七組和弦最適當、安全。

這就是我說的不要死背,要知道"為什麼"。

那"怎麼用"呢?比如你可以用這七組和弦抓歌的級數進行,

原則上曲子不要太複雜,抓個7成不是問題。

對音感不好必須慢慢聽、慢慢試的人來說不是一大福音嗎。

 

所以當你學習到任何觀念,都去思考這兩個問題,

就不會覺得沒意義了…例如:

平行調?用在哪?在歌曲裡會表達什麼情緒...?

掛留和弦?用在哪?在和弦裡是什麼感覺...?

調式音階?用在哪?在旋律可以如何應用...?

想想,若老師在上這些無聊課題時,

你都能知道怎麼融入在你偉大的創作...

那每上一次課,就增加一把武器可以作戰,豈不很棒!!

 

二.  學樂理前先建構知識骨架。

理論發展常常一不小心就擴散太多,

易於紙上談兵,雜亂無章,

一些樂理書講的東西太繁瑣,東一塊西一塊,當然看不懂…

所以要先回到基本面,把簡單主概念弄懂,

學習更複雜的東西時才知道是哪一塊在衍伸。

現在是網路學習時代,傳統的照單全收師徒制漸漸式微,

很多延伸的血肉學問可以在網路學習,

但前提是你要先有骨架知識才能好吸收。

 

 

 

三.  真的不學樂理會怎樣?

其實是不會怎樣,很多音樂家,

創作藍調/爵士的黑人也不會樂理,

他們僅靠口耳傳遞,感官捕捉學習…

但你試想一個問題,我們在學習中文時並沒有文法的概念,

外國人學習中文卻有,英文反之(老外也不知道什麼是文法),

那是我們從小耳濡目染,用生活、日常對話不斷來回練習學成,

除非你有辦法把音樂融入你所有的日常生活,

每天都在Jam、都在玩、都在練習、使用…

不然透過樂理的學習還是相對有效率的(尤其初期)

第二種情況是,你是天才!

你內含的基因生下來就是音感好、節奏感好,

我真的看過這種人,他們可以完全跳過樂理這階段直接進入音樂狀態。

 

10386776_748911475205520_3258925001527598136_n.jpg 

(很多黑人好像一生下來就會音樂一樣...唉,羨慕阿~)

 

 

那到底學樂理真正的意義跟好處是…?

 

一.  溝通。

懂得越多音樂字彙、語法、視譜能力,

你與其他音樂家就有共通語言…例如:

「耶~你那個第三級和弦幫我加個五度音看看會不會太怪」

在這繁忙的時代,做音樂的效率很重要!

 

二.  編曲、創作。

樂理真正能發揮效用,就是在要完成一首創作時。

你要知道用什麼調、什麼和弦、什麼節奏…

添加什麼音讓它感覺更圈圈、叉叉…

比如你要營造一首歌未完、有變化的詭譎氣氛,

可以不在終止式回到主和弦,例如C改成Cm7,

雖然這和弦並不在「順階和弦」裡面,但1、5音級相同,

所以可視為一種「替代關係」,

大3度改成小3度哀愁感自然加強,

但不影響整首歌的和弦晉級。

至於7級音理論上應該是大七7,

但改成小7,原因除了小7較有悲傷感外,

主要是CmM7這和”走音感強烈”。

當然,若你認為大調味道必須貫穿全曲,

又想增加刺激感,大3可以維持,

7度改成小7就好,很多藍調爵士不就這樣玩嗎!

 

一個小小的尾奏,蘊含了如此有趣的理論...

你懂得越多,就可以玩得越大,玩得越大...

你的音樂能量就可持續爆發!

很多初學者在音樂上碰到創作的問題,

其實都可以透過樂理解決…調式音階怎麼編Solo?

Funk節奏怎麼刷?掛留和弦放在哪?關係轉調怎麼表現?...

只要你好好認識樂理,很多疑惑就能一一解決。

(PS:感性創作是一種好方法,這裡主要講樂理,故不提及)

 

 

 

[本日Metal語錄]

學習樂理的目的,在於知道規則,然後打破它。

 

541638_748908395205828_3675159378843238393_n.jpg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樂裡 吉他 玩團 搖滾
    全站熱搜

    豬蹄老濕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